- 起名网
- 古姓男孩女孩取名用字解析
古(Gǔ)姓,最早来源于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古公亶父,是一个古老、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姓氏群体。古姓人口在中国大陆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;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五位,多分布于台湾的台北、台东、新竹等地。
古姓历史发展
古姓起源始祖
姓氏起源
1、出自姬姓。周族先祖古公亶父的后代子孙,以古为氏 [1-3] 。
2、出自苦成氏(参见词条郤犨)。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(今河南省鹿邑),其后人以讹音古成为氏,以后去成单姓古,称古氏 。
3、出自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吐奚氏。后魏吐奚氏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,改为单姓古氏 [5-6] 。
4、出自回族。自唐初进入中国于天宝十四年任大将军的古都白丁后裔有姓古。其先古都白丁初在新安郡(今安徽新安江流域、祁门及江西婺源等地),北宋时迁至扬州 。古氏原有家谱,历三十三世,后毁于兵难。在明代时,扬州还有一回回收藏家也姓古,人称“古回回”。古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江苏和河南地区 。同时,古姓也为回族姓氏之一,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 。
5、源自“姑发氏”。古姓来自吴国泰伯弟仲雍次子旻,吴国被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灭国,吴王室逃亡一蹶不振,从此改姓隐居,春秋后期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,由“姑发氏”改为“古氏” 。
6、源于苗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苗族古氏主要居住在贵州省修文县、云南省河口县、屏边县、文山县及越南。
7、源于蒙古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
8、源于满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
9、源于高山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
古姓迁徙传播
周族原居住在邰的地方(今陕西省武功县),后来经常受到周围的游牧民族的侵袭,居无宁日。后稷的第十二代子孙古公亶父,也就是周武王的曾祖,遂率众人另辟家园。结果在歧山(今陕西省歧山县)定居,古公亶父致力农业,政治各方面的改革。终于建立了强大的周族。他的后人为了纪念他,以他的名号为姓氏,形成了古氏。北魏时吐奚氏的后代也有改姓为古的。
古氏在台湾的居住地区,以新竹、苗栗等地为最多,且多采用聚族数古户而居的形式。这类村庄在苗栗西湖、台中东势、屏东潮州镇、竹东、杨梅等地几乎随处可见。古氏迁台,发生于清康熙年间。康熙六十年(公元1721年),朱一贵起义以反清复明相号召,称“大明重兴元帅”时,就有古氏从广东五华来台开基,其中义民古兰伯、古芬兴等就居住下淡水港东西二里处。至乾隆年间,又有一支古氏从泉州移台,初居今桃园县龙潭坡,后迁住台北、台东、新竹等地。
据清举人丘荷公主编《上杭县志·氏族志》载:“古氏,新安郡,周太王古公之后,因以为氏。”新安为古姓远祖居地,这个远祖就是北魏吏部尚书、宰相古弼。上杭古姓,人口不多。民国《上杭县志·氏族志》云:“县东安乡有古姓十数户”。这些“安乡”古氏住的村子——马祖滩,现已改属临城黄竹行政村所辖。20来户村民,务农为业。他们由于历史变迁,只知道远祖源于新安郡,其他无谱可依。
古姓人口分布
国内分布
元末明初、明末清初两次改朝换代时的移民运动不止两湖,还有两广、江西等地,填殖地域包括云南、贵州、四川三省及今重庆市,因此古姓人氏跟随移民到云、贵、川等地。
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,台湾光复。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古飘萍等随前进指挥所人台,进行台湾的接管工作。之后,广东梅州籍的大律师古云琼、广东五华县籍的警官古奠基、广西马山县籍的飞行员古可模、江西寻乌县籍的古芹斋教授、江西上犹县籍的军医古章文等大批古氏军人、警务人员、律师、学者赴台。特别是在1948~1950年期间,国民党部队中许多古氏高级将领前往台湾,如江西省寻乌县晨光镇的古作邦将军、古游生将军,江西省遂川县樟木坑的古田才少将,广东省五华县安流镇的古焕谟将军,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的古辉文上校等等。其间人台的除了广东、广西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福建等南方诸省古氏外,还有陕西、贵州、四川、重庆、河南、山西等北方古氏。在这期间赴台且知其下落者,计有四百余人,相当于清朝来台开基古氏之半数,尤以广东省居多。聚居在花莲县、宜兰县等地的高山族古氏,是在台湾政府令高山族冠汉姓时才出现的。
台湾现聚居着古氏三万余人(公元1978年统计时有两万余人),在台湾姓氏排名中列为第七十五位,人口遍布岛内各县市,尤以桃园、新竹、苗栗、台中为最。据陈绍馨、傅瑞德(Morton.H.Fried)合著的《台湾人口之姓氏分布:社会变迁的基本指标》第一册,及潘英著的《台湾人的祖籍与姓氏分布》等资料显示,早在1956年9月台湾的古氏人口共四千人,实际人口应有一万六千人,占当时台湾总人口的0.2%,是台湾“本省人”的第六十九大姓,也是“先住民”的第三十四大姓,更是“客家人”的第二十四大姓。
国外分布
多是台湾、广东省各地和少数重庆的古氏移居海外,如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泰国(暹罗) 、印度尼西亚(印尼)、越南、日本、美国、加拿大、巴西、阿根廷、秘鲁、毛里求斯、留尼旺、南非、英国、荷兰、澳大利亚、大溪地、新西兰等地。
古姓姓氏文化
古姓郡望堂号
郡望
新安郡、新平郡、河内郡
堂号
新安堂:源自北魏吏部尚书、宰相古弼。他世居代州(今山西省代县)《魏书·地形志》载:“代州有新安郡”,古弼子孙蕃衍,成为当地旺族,古氏遂以“新安”为堂号。
古姓的主要堂号还有:“国宝堂”等。
古姓宗祠对联
四言通用联
源自亶父;望出新安。
——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古姓的源流和郡望(见上题头《一、姓氏源流》和《四、郡望堂号》介绍)。
乡贤世泽;国宝家声。
——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古氏宗祠“国宝堂”堂联。
君称国宝;人举笔公。
——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古氏宗祠“国宝堂”堂联。
南岭首第;北魏元勋。
——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古氏宗祠“新安堂”堂联(广东地区用)。
名扬东汉;勇冠鲁齐。
——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东汉古初,父丧未葬,邻家失火,初匍匐柩上,以身捍火,火为灭。下联典指春秋古冶子,从齐景公渡河。有鼋衔左骖没于水,古冶子右手持鼋头,左手持左骖而出,水为之倒流三百步,人视之为河伯。
五言通用联
亶父家声远;笔公世胄长。
——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古氏宗祠“国宝堂”堂联。
六言通用联
押衙真侠义士;笔公为社稷臣。
——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唐代富平人古押衙,建中年间的侠客。尚书郑震有个女儿叫无双,才高貌美,许配给了郑震的外甥王仙客。后来郑震因罪被处死,无双被收入宫中为奴,打扫园林。一天,王仙客在褥子下发现一封信,上面写着:“富平县的古甲衙是人间的有心人,你是否去求他帮忙?”王仙客便去拜访了他,在他的帮助下,终于救出了无双。下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代郡人古弼,善于骑射,官至吏部尚书,因功封灵寿侯,虽事务繁杂,而读书不辍。他的头尖,太武帝便叫他“笔头”,人们则称他“笔公”。他多次进言直谏,太武帝说:“笔公可以称为社稷之臣。”
七言通用联
学富精撰长生诀;志坚拒交禅受图。
——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学者古铣,著有《长生保要》。下联典指明代永王时郎中古其品的事典。孙可望谋禅代,遣人求其品画“尧舜禅受图”。拒不从,受害。
新发于硎千年利;安然无恙万家兴。
——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古姓望族居新安“新安”二字的嵌字联。
座绕慈云叨佛力;家留旧泽念宗功。
——佚名撰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村古氏祖厝联(1)
据村史考证,那洲村古姓始祖古瑜保,是明朝景泰年间,从新会县古劳乡迁入这里开村定居的。
八言通用联
片言可用,毫末将拱;小恶无为,涓流成池。
——唐·古之奇撰古姓宗祠通用联
此联为唐代名宦古之奇《县令箴》辞句联。古之奇,以作《县令箴》出名。箴云:“政不欲猛,刑不欲宽,宽则人慢,猛则人残。小恶无为,涓流成池。片言可用,毫末将拱。勿轻小道,大车可覆。不恕而明,不如不明,不通而清,不如不清。”
古道照人,世传孝德;新安发迹,代孕忠诚。
——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东汉名人古初,临湘人。光武时遭父丧未葬,邻家失火,初匍匐柩上,以身捍火,火为灭。太守郅郓甄异之,荐于朝。下联典指汉代名人古翊,新安人。
八言以上通用联
和气致祥,百忍成金,处世端资退让;
厚德载福,惟善为宝,持身贵养谦光。
——佚名撰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村古氏祖厝联(2)
洪洞溯渊源,俎豆千秋,祖功宗德清芬播;
新安征谱牒,本枝百世,子孝孙贤福荫长。
——佚名撰河南省濮阳市杜母寺村古氏宗祠联
前火焰、后金瓶,仰见祖德宗功与灵山而并峙;
左珠江、右锡巩,惟顾文经武纬合秀水似长流。
——佚名撰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黄姚镇古氏宗祠联
古姓家谱文献
主词条:古姓家谱
著者待考
古姓字辈排序
江西省宁都县、于都县、瑞金市、广昌县、兴国县、永丰县、贵溪县、进贤县、乐安县及福建省长汀县、宁化县的古姓,在清代第六次续修族谱时,曾统一拟定字派:
道可奕世德,瑞庆英贤芳;绍接家风盛,拔魁声自扬。
后来在七修谱时有所更改。至八修谱时,发现有许多字与祖名犯讳,便重新拟定派语,自四十一世始全部启用如下派语:
贤良家发贵,吉星运兆长;才学能治国,伟业耀华邦。
湖南省岳阳县与重庆市奉节县古姓,统一字派为:
功助先泽,荣昭国华;典常式序,科第起家。
河南省唐河县、民权县、社旗县古姓,统一字派为:
纪长向扬,昌宗昭明;亦世兴旺,远传诗礼。
湖北省红安县与河南省新县古姓,统一字派为:
太学复兴,尚德克承;立传忠厚,继启贤能。
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、横县、贵港市、荔浦县、鹿寨县、宁明县及防城港市,统一字派为:
元孟昌基恩,芳联奕世蕃;中行宏大业,永远定乾坤。
贵州省安顺市、平坝县古姓,统一字派为:
轻存必云之,重道时刚士;登德天其维,启国应锦培。
安徽省无为县、芜湖市、铜陵市、祁门县、青阳县及江苏省江浦县古姓,统一字派为:
嗣绍上德,淑绪宏名;耕种为本,孝友是存;
谨敦伦纪,诚振纲常;箴铭宜奉,谟训必详。
江西省遂川县、广西贺州市、湖南省炎陵县古革公房后裔,于清代光绪十九年(1893年)统修族谱时,拟定自三十五世开始统一启用字派为:
永年思国宝,俊杰佐朝纲;忠厚宜家远,诗书继世长;
怀仁存善德,崇本定芬芳;勤绍先谟训,兴隆富贵昌。
湖南省醴陵市、浏阳市、平江县、攸县及江西省萍乡市、万载县、铜鼓县、分宜县、宜春市、新余市、进贤县古姓,在联修族谱时,还制订了百字谱派:
开源居上世,继迹在岐阳;丕显文谟耀,钦承列武光。
致身扶圣驾,授命振朝纲;秀毓忠诚子,灵彰孝德郎。
乡贤崇永祀,国宝降嘉祥;量美汪洋巨,臣欣社稷藏。
作箴风令尹,遗爱颂甘棠;寰外乾坤大,山中日月长。
雁联三进士,代报五同堂;松柏操谁守,绸银赐久蒇。
广西宾阳县、马山县、武鸣县古姓,其派语为:
辈名:兴志展基永克昌,荣华富贵显名扬。
学名:文典可廷武朝伦,圣贤豪杰学忠臣。
云南省和越南苗族古姓,还有联宗字派:信、金、绍、兴、发。
古姓古氏祖训
父慈,子孝,夫义,妇从,友恭,敬长,睦族,和邻,重教,守廉。(据金华新安宗谱)
古姓姓氏名望
古姓古代
古姓近现代